美國科技業: 修正之後(2–環境)

卓伯鴻
Sep 16, 2024

--

前言

前一篇講了在美國工作需要的身分問題,這篇則會分享現在的科技業環境及應對。畢竟時代的一粒沙,落到每個人身上都是一座大山。也在這裡拋出一個大哉問:現在來美國念CS仍然是一個好選擇嗎?

2024/6 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

資本與科技業

首先,科技業並不是一個永遠在成長的行業,如同所有的行業,他有波動。只是對於美國的科技業,在全球化後大部分的時間,都處於上升期。而其中衰退的時間,也只有2000年的.com泡沫,2008年的次貸危機,2020的新冠疫情與疫情後。

市值與價值

市值(market capitalization)的增長會帶動公司對開發/研發(Research & Development)的投資增加,進而增加公司的規模也製造更多的職缺。這是因為支撐這些公司市值的主要原因在於這些公司的成長性,公司為了達到這樣的期待,就必須創造更多的營利來源/模式或擴展更多的業務。因此,這些科技業公司建立了一個「市場投資->招更多人->擴展業務->吸引更多投資」的正回饋機制。

然而在2022年之後,軟體科技行業首次遇到了例外:即使大部分公司市場價值成長,但是職缺減少了。據統計,2024年的職缺與2023年同期的軟體工程師職缺少了20%,而這些職缺減少大部分來自於資淺(entry level/junior)的工程師職缺。

聯準會與基本利息

先說結論,近兩年的軟體行業衰退起始於2021年的聯準會政策。美國政府為了擺脫疫情帶來的消費驟降,聯準會(FED)將基本利息一口氣調降至0,這代表銀行的借貸成本變得超級低,進而讓大量的借貸熱錢進入投資市場,造成市場的過熱。這樣的放水是有代價的,即使他能帶來消費的增長,但也會造成通貨膨脹。

在2022年聯準會為了應對前一年的大放水造成的物價上漲(通貨膨脹),必須開始升息已避免停滯性通膨而造成整體經濟衰退,這個解決方案(減稅+升息)是1980年代雷根主政的時候遇到停滯性通膨也曾使用過的,在當時的時空背景是成功的挺過了通膨危機,並造就了長達六年的美國經濟繁榮的盛況。這樣的繁榮也是有代價的,那便是美國日益惡化的貧富差距以及社會福利的削減。也因為這兩極的評價,目前經濟學界對此方案的成效仍然爭論不休,在時空背景不同的今天,實在無法類比此次的升息是否也能有同樣的效果。

無論如何,升息最終導致整個市場轉往保守,使得投進科技行業的熱錢撤出,也使得科技業的成長正循環被切斷。科技公司必須減少支出來應對,這也造成了大量的裁員發生。

求職市場的供需

由於2016年之後軟體業出現了大量職缺,除了帶動在美國大學念什麼專業都轉碼的盛況,也造就了大量的學生湧入CS這個專業。此外,先前提到的裁員中被釋出的工程師又重新回到就業市場,其中不乏兩年已下工作經驗的人,像下找尋early career的工作也進一步擠壓到畢業生的就業市場。這也是近兩年CS畢業生就職如此艱難的原因,因為不只有來自同屆畢業的壓力,也有來自具有一至兩年工作經驗的工程師在競爭同樣的職缺。

應對方案

我們無法具有超越常人的眼界,預測數年後會發生的事情。因此,我們僅能針對當下的時局做出對當下最好的判斷。

未來的供需

就業市場在可見的數年內,不會再出現過度的膨脹了,也就是不會再出現2022年的擴招狂歡派對。這讓未來數年的職缺需求應保持在相對穩定的數字,而大學CS相關科系的學生人數(人才供給端)仍然保持不斷成長的趨勢,這讓未來幾年的畢業生面對更嚴峻的挑戰。

大型語言模型帶來的挑戰

最新的Open AI模型,已經可以刷上leetcode周挑戰的榜單了,我覺得這會讓科技公司開始改變對leetcode的態度,如果交給人類解決leetcode題目已變得越來越沒有意義,那評判candidate的標準是否也應該改變。我認為最有可能的變化,就是重回沒有leetcode時的審查方法:透過觀察對基本CS知識的了解,來檢驗一個人的軟體實力。

應對方式

對於受限於家庭經濟因素,必須在台灣念大學,但又有來美國工作的人,我會有以下建議。

(A) 如果你是在台灣念CS相關的大學科系,並規劃來美國留學的人,建議:

1. 在每一個暑假/學期都努力累積實習機會,至少需要與美國前段同樣的CS科系大學生一樣人均2個實習經驗。

2. 在畢業後加入軟體行業(大外商為最佳)工作一至兩年,並在其間著手申請美國CS MS。

(B) 如果你是在台灣念EE相關的大學科系,並規劃來美國留學的人,建議:

  1. 除了上述兩點,亦可考慮IC Design的hardware engineer的career path。這是因為硬體職缺在美國的供給與需求一直保持穩定,甚至在AI火熱的2024年,硬體的職缺還有越來越多的趨勢。如果對Hardware相關有興趣的人,這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2. 如果仍然想轉碼,那必須在大學時期兼修或自修夠多的CS基礎課程(Algorithm, Data Structure, Networking, OS, Compiler, Web programming, Distributed System, Parallel Programming…)

由於我自己較不熟悉其他工院/資訊科系對應的career path,便不在此一一說明美國仍有什麼潛在的工作需求,但其他行業也有成長中的藍海可去發掘。(e.g. 提供一個機械系朋友的data point,是在底特律地區當control system engineer,也是就業供給需求相對穩定的選擇。)

總結

回應一下開頭的問題:我認為來美國念CS仍然是一個好的選擇,畢竟美國的科技業行情就擺在那邊,只是為了達成目標,必須做更多的努力來適應這個環境而已。另外,這三年讓我更深刻體會到科技業的改變受整體經濟環境影響非常巨大,我們需要花更多時間去了解時代與環境的趨勢。畢竟在美國工作的外邦人,對風險的承受度都是不比本地人的。

--

--

卓伯鴻

Currently a Software Engineer @ Microsoft Azure Comp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