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北美軟工實習小記 -後篇

North America Software Engineer Internship (SWE) Experience Share (2)

卓伯鴻
6 min readFeb 17, 2020
UM North Campus (from UM official website)

北美EECS碩士 選校迷思

To 想找工作並申請北美 Master 的人

寫於2020年二月,這應該是大部分申請者已經全數送出申請檔案,正在等待結果的一個時間,在這個時間拿出來分享,也是希望能給『以找工作為目標的EECS留學生』一點建議。

關於找工流程的部分我放在另一篇,連結: 2020 軟工實習小記 — 前篇,另外,無情工商一下:如果有想找硬體類 — VLSI Design/Computer Architecture相關工作的人,可以點進這篇來觀看,作者是小弟我的優秀同學 <(_ _)>

以下進入正題:

「如何選擇一個對我找工作有利的學校」這個問題,可以被分為不同區塊來討論。

一、 在前篇有提到的 「區域位置」

為什麼區域位置這麼重要( a.k.a. 為什麼大家喜歡選擇加州的學校),甚至有找工神校( SJSU )的出現,我認為原因是在於「公司的成本」。舉例以筆者念的學校( U of M )來說:

U of M 的地理位置對找工作來說,稱不上是及格。其確切位置是在密西根州( Michigan State )的 Ann Arbor 市。在整張美國地圖中,位於五大湖之間,鄰近的大城市是底特律( Detroit ),開車大概一個小時的車程,不算太遠。那這樣的地理位置對於找 swe 有什麼問題,就是沒有什麼 local 的中小型企業會設點在這個地方。為什麼要專門討論中小企業?也是因為中小企業比較會有「招工預算不足的問題」。

(關於這點,對於大公司來說,公司設點會傾向遍佈北美,所以在任何地方的學校都是有機會去申請這些大公司的。然而中小公司就不一樣,這些公司在盈虧及資金方面本來就相較大公司不穩定,拓點也無法達到遍佈全美的程度。因此,大部分的公司還是會把據點設在西岸(西雅圖、灣區、南加州),其原因大概是「產業群聚」之類的。)

既然設點有限,這些中小企業就會因為預算問題,會想辦法招當地的大學的學生就好,除了不用花錢去遠得要命的學校宣傳之外,最大的節省就在於 relocation fee 。如果招工的對象需要跨州來上班的話,一般公司都需要幫忙支付跨州所需要的機票+住宿。而選址在加州的公司,就更不希望再多上這一筆開銷(加州的房價,恩…)。

綜合這些考量,導致了 U of M 在 career fair 來的 swe 公司就沒有這麼多,就算來了,可能也是只招正職(公司不需要幫正職付房租,就算有relocation也大概在搬家費用&第一個月的找房過渡期)。實習機會除了大公司之外,機會相對西岸學校來說算少。

反之,如果是想要找機械相關產業(e.g. 車廠、自駕車、機具),就可以多加考慮U of M,因為隔壁底特律是這些產業的集聚地,有大廠像是 Ford, General Motor 之類的公司,然而這些公司有些不 sponosor 外國人就是了。

(補 04.13.2020 由於肺炎疫情的影響,大部分的自駕公司都面臨招工freeze or rescinded的選擇,所以可能此情況不適用於2020的自駕產業找工)

二、Program的修課地圖

時常能看到一個想法:在 MS / MEng 的主要目標應該放在找工作,相對課業就沒有這麼重要。這句話有部分正確,但是在研究所的修課其實是部分有用的。這裡再次以 U of M 為例:

在U of M的EECS裡面,最強的領域是 Computer Architecture ,不論在 ECE 或 CSE 都是,因此 EECS 相關的課有三門是連業界(甚至連HR)都熟知的,分別是 EECS427 — VLSI, EECS470 — Computer Architecture, EECS482 — Operating System。因此,如果是 ECE 下面 VLSI track 的同學,在找工作時候就可以在履歷寫上前兩門課(427, 470)的 project ,對於找工作是加分很大的,因為這些課的訓練都「非、常、扎、實」。扎實到上過這些課,業界就會default認為你具備了這個領域的相關知識,並通常會給 technical interview 的機會,並好好的跟你討論這些課教的內容(畢竟部分就是業界所用的)。

因此,對於想來北美找VLSI相關職位(e.g. Hardware Design /Hardware Design Verification/ Hardware Physical Design / Analog Design )的人,我個人是蠻推薦的。在歷屆認識的台灣人找這些相關的工作上,找工一切順利的人是居多(如果本來在大學或研究所或業界就有相關經驗的人,更是能很快的得到許多面試機會)。

那除了 VLSI track 有一些課程上的紅利之外,想要找 swe 的同學也可以修“482”來增加對 “OS” 的了解,或是“485”來增進對“web programming”的能力,也是對找工有一定程度上的幫助,由於近年轉碼正夯,所以這門課就開始禁止 CSE program 以外的人修,所以能申請 CSE 還是有一定的好處。再者,就算能過履歷關,也是需要努力當個「刷子」刷題,才有機會突破重重 面試拿到 offer 。

三、內耗 ( Peer Pressure )

內耗,顧名思義就是「擁有相同背景的競爭者壓力」。講明白就是,同校同 program 同一年進來的一群人。這個壓力的大小,往往取決於兩點:

  1. 該 program 收的人數
  2. 競爭者實力的強弱

對於1.,舉一個例子就是USC「南加大」,他的 CS program 百百種,一年總共收了800多人,這個數字可以說是相當驚人,對比之下, U of M 一年 CSE 也只收80人,足足是十倍之多。就算西岸的找工作機會較多,但是也不會有十倍之多,因為各個公司也不會集中只收其中一間的學生,因此在挑人的時候大部分是每間學校各挑一點。

因此在找實習的時候,就會形成大家搶破頭,要拼命勝過同校同學的激烈狀況,也會造成有一大部分人是沒辦法找到實習的。

對於2. ,最好的例子就是 CMU ,同樣也是 CS program 百百種,但是因為他家的 CS ranking 維持在第一已經有好一陣子了,所以申請者通常也都搶破頭想要進入 CMU 的眾 CS program ,能廝殺到最後的實力自然是不容小覷。在 CMU CS 強烈的競爭之下,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當然,如果你是造成peer pressure的人的話,那就沒這個問題了>.^

結語

本來是只想打在原本那篇後面的,但也不是每個人都對找工的過程這麼的有興趣,後來就好好整理了一些今年遇到的例子並分享給大家聽聽,希望對選校選 program 有一些幫助。

--

--

卓伯鴻

Currently a Software Engineer @ Microsoft Azure Compute